港府不迷途知返 害慘港人難通關 文:吳桐山

香港和內地通關已經望穿秋水近兩年,之前兩地團隊見面開會之後,放風說內地提出三方面條件,其中一個是「通關碼」要有追蹤功能。但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最新卻表示,研究以「健康碼」讓申請者自動申報是否到過高危地點、是否屬高危人士等,又指已經將相關研究報告提交予內地相關部門。

讓申請者自行申報,這明顯不符合內地的防疫要求,也不可能被內地接受。特區政府到如今還在通關問題上推諉,豈不是顯得早前特首林鄭月娥說甚麼「通關是政府的『頭等大事』」,「中央要我们做甚麽措施、改善甚麽程序,我們全部都會盡最大的努力去做。」這些話顯得假惺惺?

其實,數字時代早已來到人間,在大數據管理和私隱之間,人們不得不妥協,香港過去多年不斷落後,已經吃盡苦頭,還不迷途知返?

哪怕不是為了通關,香港也應該在實名制和大數據管理方面邁步向前。幾日前我看到一條新聞,說繼深喉唾液檢測樽、康文署場館等被炒賣後,網紅食肆亦宣告淪陷。有報章報道,多間人氣食肆湧現黃牛黨,其中一間生意火爆的壽司店,俗稱「飛仔」的訂枱籌號被肆意炒賣。正常來說一般食客限領一張飛仔,但黃牛黨卻人人領有多張飛仔,歸根到底還是餐廳方面不能實行實名制,不然就不會有這些黃牛的出現。

但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卻說,實名制取籌方法不切實際,畢竟不是所有人都願意「食餐飯」都要登記個人資料,「唯有希望客人自律」這種說法明顯是不知今夕何夕。內地去餐廳預約吃飯,早就全面普及手機預約,由於手機號碼本身已經實名制,一個號碼就只能領一張「飛」,這就已經杜絕了「炒飛」的空間,又何須餐廳自己搞實名制呢?餐廳固然沒有權力,也沒有可能自己要求顧客實名制,但整個大數據系統已經實名制,只要用大數據系統管理各項事務就可以。

不僅如此,隨着互聯網產業的多元化發展,帳戶生態的資訊統一和安全問題,特別是對於金融業務,實名認證在帳戶防盜,避免帳戶資金損失,提升安全級別和改善用戶體驗方面都有直接的效果。系統實名制之後,除了技術上安全級別可以加強外,更大的商業價值在於各種多元生態的用戶數據歸集和大數據管理。

大數據抗疫功不可沒

回說防疫,這次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,多國抗疫失敗,唯中國抗疫成功,除了政府的執行力以外,實名制帶來的大數據抗疫功不可沒。反觀香港,市民期盼通關情切,惟作為通關必要條件之一的「健康碼」至今仍是「紙上談兵」,特區政府去年5月開始研製健康碼,去年11月初步建成轉碼的技術平台,提供給循「回港易」途徑返港的市民使用。但有關平台沒有大規模推廣,原因就是部分人對健康碼存在一知半解或有誤解,擔心私隱外泄,拖延到今日仍未落實。

其實,對健康碼的擔心完全是不必要的。在資訊化的今天,大數據的應用早已是發展趨勢,也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若說安裝健康碼會「暴露行蹤」、「洩露私隱」,不是出於天真無知,就是別有用心。而且做人只要坦坦蕩蕩,不涉違法事情,誰會庸人自擾到害怕使用健康碼呢?

新冠疫情發展到現在封關已經快接近兩年,社會已達共識,當前解決經濟民生問題最有效的措施是香港與內地通關,單靠香港本地的需求不足以紓解經濟困境。消費券有效用,但效力短而不足。通關是恢復香港與內地的經濟連接,不但直接使香港消費增加,各種從供應鏈到價值鏈的活動可部分復原,推動香港經濟往前走,作用不僅在當前,也在今後。而健康碼則是通關前的必要一步,希望港人能夠盡早轉變觀念才能跟上內地的抗疫步伐,香港才能有望早日恢復常態。

文:吳桐山

學研社成員,時事評論員

*作者文章觀點,不代表堅料網立場

最新文章